1. 主页 > 采集 > 图文采集

创建国际湿地城市,苏州如何挖掘潜力?(苏州国家级湿地公园有哪些)

1.苏州园区湿地公园

圆桌观察员/顾善闻张丫驾车穿越渔洋山隧道,一幅幅秀丽的江南奇景迅速变换着风姿陆续映入眼帘平整而宽阔的大桥路与金庭路,沿着座座甜美的岛屿起伏着伸向东南,像是一串送给情人的珍珠项链而在水抱山环中一路疾驰的尽头,正是太湖生态(西山)岛被精心呵护的环保重地——消夏湾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

2.苏州有几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际湿地城市,是苏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11月,以“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于中国武汉和瑞士日内瓦两个会场同时举行。

3.苏州市政府为何如此重视湿地建设

在我国首次承办《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这个值得纪念的特殊月份里,圆桌观察员来到消夏湾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体验科技驱动的环保之美,一探苏州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的巨大潜力,品味美丽苏州的高质量内涵。

4.苏州自然湿地总面积

三层过滤悠悠流淌的消夏江,沿着西山岛馒头山的外廓穿行而过最后注入广袤的太湖村民们在馒头山上种植果树和茶树,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鳞次栉比绵延于山脚之下,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至在过往的漫长岁月里,因果树种植和生活排污而流入消夏江的水源,其氮磷含量显著超标。

5.苏州国家森林湿地公园

富营养化的废水极大增加了太湖蓝藻暴发的概率只有下定决心拦截源自山中的水流并就地处理,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当地生态环境2020年,消夏湾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正式启动作为项目运营方的苏州德华,是一家2008年在园区注册成立并专注于生态工程的中德合资公司。

6.苏州独墅湖湿地公园

15年来,苏州德华始终致力于为中国乡镇单元提供集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数据管理为一体的生态项目综合服务圆桌观察员了解到,苏州德华在引进德国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创新,开发并完善了“三道湿地拦截处理体系”。

7.苏州湿地面积

俯瞰消夏湾“三道湿地拦截处理体系”。

8.苏州最大的湿地公园在哪里

“从山间流淌下来的雨水和污水,首先会通过既有或专门修筑的沟渠进入雨污水截留湿地之后再顺着导流渠道汇入生态缓冲塘这是第一道湿地”苏州德华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态工程师冯桐说体系的中枢是第二道,即“核心湿地”处理。

9.苏州湾湿地生态公园

经过简单物理过滤的水流,沿着管道注入强化型垂直流湿地,在“核心湿地”内接受生物处理过滤这也意味着在污染物垂直下渗的过程中,生态滤料中各类微生物会加入其中帮助处理污染物质经过这层过滤的水质,已优于地表类水的标准。

10.苏州太湖湿地国家公园

从“核心湿地”经由清水廊道汇入第三道“浅滩湿地”完成净化补充后不久,洁净无污染的水流即渗入消夏江、注入太湖“三道湿地拦截处理体系”首先应用于位于西山岛金庭镇南部的消夏湾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一期项目——在3.3公里长的消夏江沿岸,建设了15.5公顷各类功能型湿地,周边4平方公里范围的农村面源污染因此得到了有效治理。

稳步推进的消夏湾三期项目。

“通过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的治理体系,一期项目每年可帮太湖将8.7吨氮和0.87吨磷‘拒之门外’项目产生的清水,既能作为山上果树、茶树和粮田的灌溉回补,也能为增强消夏湾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不竭动力”冯桐说,一期项目2021年10月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营。

根据规划,消夏湾区域18平方公里范围内,将分三期、共打造210公顷各类功能型湿地预计2025年左右三期工程全部完成后,太湖每年会“拒收”67吨氮和7吨磷湿地之城消夏湾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是太湖生态岛最为熠熠生辉的环保明珠,更是科技助力下的苏州湿地保护取得突出成绩的缩影。

然而,苏州湿地王国的璀璨之处在于,她远不止有一个、或几个消夏湾从空中鸟瞰,400多座明眸似的湖泊与2万多条玉带般的河流彼此渗透交错的大苏州,几乎有1/3的国土面积属于自然湿地统计显示,苏州全市共有103个重要湿地(省级15个、市级88个),总面积249770.29公顷,占自然湿地面积的93.4%。

无论是数量还是监管比例,苏州都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2010年,苏州自然湿地保护率只有区区8%;如今,这个数字已增长了将近9倍,跃升至70.4%,全省第一水抱山环,乐在其中。

10年来,苏州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湿地保护和生态文明事业“苏州建成了21座湿地公园,其中国家级6座、省级8座,划定湿地保护小区87个苏州已有12块湿地达到了国际重要湿地水禽数量标准,全市鸟类种数也因此升至394种,比过去增加了100多种。

”在苏州市林业局湿地站站长冯育青看来,鸟类种数的激增,就是大自然对苏州湿地保护工作的最大肯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苏州通过率先建立太湖湿地国家定位观测站并布局100个鸟类监测区和20个水质监测区,在全国范围内第一个建立起“湿地好不好,鸟儿说了算”的考评体系,用鸟类生物多样性等生物考评因子客观反映湿地健康状况。

太湖湿地国家定位观测站长期开展系统化监测研究,全年采集数据超过700万条,鸟类调查的频率和密度均位列全国首位。监测、预警和预报能力,日益提升。湿地好不好,鸟儿说了算。

苏州还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湿地红线与土地利用规划红线的无缝对接,完成红线落地上图,形成多部门共同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同时,苏州构建了“天——空——地”三位一体湿地监管体系,每年都对重要湿地和湿地公园开展湿地面积变化动态监测,严格监管侵占湿地行为。

“我们制定了占用湿地事中事后监管制度,规范验收手续,形成闭环管理苏州每年对171个湿地村和32个水源地村进行生态补偿,用于湿地生态补偿的年度资金达到了1.5亿元”冯育青表示,生态补偿政策也是苏州率先实施的。

全力以赴作为《湿地保护法》先行先试和全省率先出台湿地保护条例的城市,苏州严格依法依规,在相关保护领域付出了巨大心血同时,也收获了令苏州人民倍感骄傲的荣誉:2018年,常熟市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2021年,苏州市湿地站荣获“第二届生态中国湿地保护示范奖”;同样是在2021年,苏州湿地修复案例有幸入选了全球“生物多样性100+案例”。

常熟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

2022年,苏州湿地保护事业站上了新的时代风口4月,苏州启动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工作国际湿地城市,代表一个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是目前国际上在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方面规格高、分量重的一项荣誉,每3年认证一次。

2018年,在《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上,来自7个国家的18座城市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其中常熟、常德、东营、哈尔滨、海口和银川6座中国城市获此殊荣2022年6月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名单出炉,包括中国盐城、合肥、济宁、梁平、南昌、盘锦和武汉7座城市在内的全球25座城市榜上有名。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现场。

如今,苏州也加入了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的行列,并立足于以下三个方面把工作推向深入:保护优先,筑牢城市生态基底——坚持科学规划引领,按照“多规合一”总体要求,将湿地保护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国土空间规划,推进全市湿地保护规划修编,重点打造长江沿线、太湖周边、水乡湖荡等重点片区,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保护。

加强长江、太湖、阳澄湖等重点区域的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编制重要湿地管理计划和预警应急预案,建设湿地智慧感知系统推进湿地名录管理,实行湿地面积总量控制强化湿地资源监督管理,严格湿地用途管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支撑。

基于自然,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充分运用“苏州智造”的技术优势和创新平台,给湿地保护插上技术的翅膀,引进先进湿地保护理念和湿地修复技术,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开展生态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试点,促进农田生态环境改善。

探索开展人工湿地实践,在工业尾水提标、城镇河道治理等领域推广应用,提升水环境质量加强栖息地修复,利用复层围堰、生态浮岛、多塘复合等技术,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人民共享,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打造更多湿地生态亮点,不断提升现有湿地资源质量,建设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场所,发挥不同类型湿地的生态、旅游功能。

推动各部门形成湿地保护宣传合力,创新形式、深挖资源,开展多角度、多渠道、深层次的宣传,提升市民群众湿地保护意识推动公众体验,创新志愿者与自然科普教育融合发展模式,开展“湿地科学家养成计划”系列活动,建立健全湿地保护志愿者制度及服务体系,组织公众积极参与湿地保护,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让更多美丽苏州保护成果惠及百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干劲倍增的苏州,也正以更大的责任和担当,以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为契机,义无反顾地推动绿色发展,勾勒水绿交融的洁净未来。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tudouseo.com/index.php?m=home&c=View&a=index&aid=974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209087445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